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晨:持续推进林草生态保护修复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5-01-09 | 阅读: 29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政治担当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甘肃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寄予“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殷切嘱托,明确“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奋斗目标,为加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全省林草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切嘱托,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推动林草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上迈出坚实步伐。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甘肃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带,是国家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甘肃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新征程上,全省林草系统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在扩绿、兴绿、护绿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蓝图,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重要目标。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天蓝水碧风清地绿的优美生态环境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全省林草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中国建设厚植生态根基。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境内的野生大熊猫。
持续扩绿兴绿护绿,美丽甘肃建设全力推进成效显著
坚持科学“扩绿”,国土绿化成果丰硕。全省上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久久为功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打造绿色陇原,建设秀美山川。近三年实现国土绿化面积的“三连增”,连续两年绿化面积居全国第二。荒漠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呈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的“双缩减”态势,玛曲、民勤、环县等重点地区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河西走廊北部1200多公里的风沙前沿地带建成460多万亩防风固沙林(带),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汇集推进林草事业的强大力量。争取蚂蚁集团向甘肃省捐赠不低于1亿元治沙造林和荒漠化治理资金。加快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累计募集线上公益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植树造林。
坚持全力“兴绿”,富民产业效益有效提升。发挥森林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宝库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拓宽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权分置”,加大集体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打造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地等4个林下经济发展区和甘南高原林下经济试验区,发展林下种植457万亩,林下养殖1936万只(头),创新林果、林药、林菜、林菌、林畜、林禽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形成天水花牛苹果、静宁苹果、敦煌葡萄等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林产品品牌。陇南市油橄榄和武都区花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居全国市、县(区)第一。开展核桃、花椒、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全省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产值超700亿元。
坚持严格“护绿”,林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全省共设立五级林长63252名。划定林长责任区域,初步建成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推行“林长+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公益林管护员”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制定林长制工作各项制度,推进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突出抓好乡镇林业站和生态护林员队伍“两大建设”,有效打通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严格林地、草地、湿地用途管制及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明察暗访,提升保护监管水平。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防灭一体,有效防控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确保林草资源安全。
▲祁连山国家公园。
多措并举聚力攻坚,奋力推动林草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甘肃省林草湿生态质量整体提升